“你们家的垃圾倒了吗?”

“倒了,不倒容易滋生细菌,产生病毒。”

“我们也倒了。”

这两天,几次听闻这种关于倒垃圾与否的对话。一次次小对话,见证了新春习俗的大改变。以前,都有初三或初五前不倒垃圾的习俗,寓意着财不外流,避免将一年的好运扫出门。当下,不少人在经历疫情影响后,卫生健康意识得以提高,主动移风易俗,改变一些陈规陋习。

如家庭聚会也开始使用公筷了,不再互相夹菜;宴饮时不再以食物的丰盛来体现盛情,而是根据人数定量烹饪,避免浪费……点点滴滴的改变,皆是文明新风潜移默化的影响。与此同时,一些新年俗也逐渐兴起。如用电子红包代替传统红包发压岁钱,以组团出游代替相互拜年,新技术、新理念开始革年俗新潮流……习俗变了,年味却没变。

各地不少传统的新年习俗,传承了文化,增强了年味,凝聚了人情,促进了消费,产生了正向而积极影响,值得传承与弘扬。但也有不少年俗或习惯,渐渐不合时宜,与科学的、健康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驰,与倡导节约避免浪费的法律和道德要求相违背,应当从每个人做起,主动改一改了。